yy易游(记者 杜虹 通讯员 张薇 摄影报道)日前,中交一航局一公司港航安装公司技能总师李江锋获评“全国劳动模范”。扎根一线二十四载,李江锋用双手将蓝图上的线条化作震撼世界的超级工程,在深海荒岛、异国他乡镌刻工匠品格。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从车间学徒成长为大国工匠的筑梦人,聆听新时代建设者,传承使命担当的光荣故事。
2001年yy易游,初入公司车间的李江锋,面对冰冷的机械与陌生的工具,选择用最朴实的方式开启成长之路。锯、锉、削、磨,这些看似简单的基本功,他一练就是三年。手掌磨出血泡,虎口开裂结痂,工作服上的油渍与工具手柄的纹路逐渐融为一体。夜晚的车间常能看到他伏案研读《钳工工艺学》的身影,工整记录的“每日工作图解”,最终汇集成车间的“技术宝典”。
凭借这份执着,他不仅通过机电一体化专业考试取得大专学历,还考取了二级建造师证书。2013年,李江锋光荣加入中国,自此以党员的标准冲锋在前。从农民工到“全国劳动模范”获得者,从普通工人到“中交集团技能大师”,他用布满老茧的双手,完成了令人惊叹的职业蜕变。
李江锋先后参与港珠澳大桥、深中通道两大工程的施工任务。在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建设中,李江锋带领团队完成东西人工岛“八锤联动”核心设备安装调试工作,过程中先后攻克多锤联动中同步问题,为保障施工顺利进行提供了最佳的技术方案支撑。港珠澳大桥东、西人工岛创造了“当年开工,当年成岛”的世界纪录,这其中,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转功不可没,他也荣获港珠澳大桥项目“优秀建设者”“超级工匠”等荣誉。
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施工现场,12锤联动设备安装进入攻坚阶段。“按老方案,泵站能耗根本降不下来。”技术员刘晓攥着检测报告急得直跺脚。李江锋盯着轰鸣的设备,眉头紧锁:“八锤联动的供油系统确实有缺陷,咱们得打破常规。”团队中担忧的声音激发着李江锋的思考,“单台柜补油改动太大,本就紧张的工期根本耗不起。”研讨会上,投影幕布映着密密麻麻的设备图纸yy易游。李江锋将优化方案逐项拆解,调整夹具系统,既减少漏油风险yy易游,又能实现精准供油。“能耗降不下来,咱们怎么对得起‘天下第一锤’的名号?”李江锋带头投入到彻夜论证中,团队最终敲定新方案yy易游。
暗埋段沉管对接时,狭小空间内的牛腿安装成了拦路虎。面对常规吊具无法伸进有限空间的问题,李江锋蹲在模拟舱里反复比划:“做个可调角度的平衡吊杠,通过液压装置微调牛腿角度或可解决。”这样的解决方案需要重新设计吊装参数,工作量倍增,但李江锋深知在关键节点面前没有退路。在结束手中工作后,李江锋便带领安装团队连续奋战72小时,用新型吊杠精准将29个牛腿安装到位。看着设备平稳运行,李江锋对围过来的团队说:“创新就是要敢啃硬骨头,这才是中交人的担当!”
凭借着不服输的韧劲和创新精神,2022年,在中交集团首个海外融合项目中,他带领团队运用BIM技术实现预制构件智能化生产,大幅提升工程效率与精度。
李江锋始终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。在华北最大临海钢管桩预制基地改造中,他自主研发钢管桩组对机、自动喷涂机等设备,将基地年产能从2万吨提升至10万吨。面对国内最大内河沉管隧道清淤难题,他首创“内河沉管隧道碎石基床高精度清淤装备”,集成淤泥特性测量、触底探测等先进系统,为我国水运工程建设提供了全新方案。
目前,以他命名的“李江锋劳模创新工作室”累计发表核心论文97篇yy易游、获专利58项,培养高级技能人才60余名,开展技术培训1900余人次,多项成果荣获中国交建科技进步奖、中国交建工法等荣誉,真正实现了“研发一项技术、攻克一个难题、培养一批人才”的创新目标。